微电网究竟是什么?别再和虚拟电厂弄混了!
吴柯霓
13564678824(同V)
“虚拟电厂和微电网根本就是一回事儿,不过是换个新名称,接着在市场里‘兴风作浪’罢了。”
在能源行业的交流与探讨中,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调侃声。这里小编想问一下大家“真的是这样吗?”这就好比有人把支付宝和银行混为一谈,看似都是与钱打交道,实则有着天壤之别。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行业通报数据显示,在能源从业者群体中,超过80%的人都混淆了虚拟电厂与微电网的概念。这一数据着实令人震惊,也反映出行业内对这两个概念认知的模糊程度。
概念混淆带来的后果绝非儿戏,不少头部企业就因这一问题付出了惨痛的经济代价。
深圳有一家高新技术园区,原本需要的是能实现秒级响应的虚拟电厂系统,以满足其复杂且高要求的电力调配需求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却错误地采用了5分钟才响应的储能系统。这一错配,直接导致园区在电力供应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上大打折扣,进而造成数千万的经济损失,严重影响了园区的正常运营和发展等等,小编在此也不一一例举了。
这么一个小小的概念混淆,竟能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,那么在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今天,4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虚拟电厂与微电网的神秘面纱,探寻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。
什么是微电网?
近年来,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,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攀升。截至2024年,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据总发电量的36.81%。然而,这类能源发电存在明显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特征,传统大电网在应对此类特性时,难以实现就地有效消纳,进而导致弃风弃光现象频发。与此同时,工业园区、医院、工厂等重要场景,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有着极高要求,都期望实现“不停电”的可靠用电。在此背景下,微电网应运而生。它具备自主发电、灵活储能以及精准调控的能力,即便遭遇外部停电情况,内部用电也能不受影响,维持正常运转。而且,当自身电力有盈余时,还能将多余电量出售,创造额外收益。
微电网,也叫智能微网,是指由分布式电源(如光伏、风机)、储能装置(如电池储能)、能量转换装置(如逆变器、双向变流器)、用电负荷(如工商业用电、电动车充电桩)、监控和保护装置及能源管理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。它既可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,也能脱离主网独立运行,保障连续供电。
微电网智慧能源平台
微 电网分类
规模大小:分为小型、中型和大型微电网,小型适用于家庭或社区,中型可服务工业园区,大型可服务城镇。
接入方式:分为并网型、离网型和混合型,并网型能与主电网交换功率,离网型则可以独立供电。
能量来源:有可再生能源主导型、燃料电池/储能主导型和混合能源型,分别依赖相应能源或结合使用。
功能用途:包括民用微电网、商用微电网、工业微电网、军事微电网等,各服务于特定场景的用电需求。
微电网怎么做到“自产自销,自主创收”?
1、微电网的特点
独立自治:保障供电连续性,适配特殊场景需求
智能调节:依托管理系统,实现精准能源调度
灵活拓展:模块化设计,便于快速扩容减容
绿色能源:发展可再生能源,助力双碳目标实现
收益多元:参与多种市场业务,拓展盈利渠道
2、怎么去实现“自产自销,自主创收”?
微电网可以通过优先满足自身负荷需求,再将多余电能向周边用户或主电网售卖盈利;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差,低谷储电、高峰供电降低成本并赚取差价,还能接入虚拟电厂平台,作为整体响应电网运营商或电力交易市场指令,提供调峰调频等增值服务增加收益。此外,主电网故障时无缝切换为孤岛运行,保障持续供电,可避免停电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,间接提升盈利空间。
微电网和虚拟电厂本质区别
依据《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及 GB/T 44241-2024 标准,虚拟电厂与微电网存在四大本质边界:
01 物理边界
微电网是实体电力系统,有明确的地理范围和物理设施(如分布式电源、线路、储能等);虚拟电厂无实体地理边界,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的资源,是逻辑上的聚合体。
02 功能边界
微电网核心功能是保障特定区域供电,具备发、配、用、储一体化能力,可独立孤岛或并网运行;虚拟电厂侧重资源优化调度与市场参与,通过聚合资源提供调峰、调频等辅助服务,不直接承担区域供电的责任。
03 核心技术
微电网以电力系统运行技术为核心,包括电力电子变换、继电保护、孤岛/并网切换控制等,确保微电网在并网和离网状态下都能稳定运行;虚拟电厂的技术内核侧重于通信协议,依赖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实现优化调度和市场响应,聚焦数据层面的资源聚合与协同。
04 政策资质
微电网需符合实体电力设施标准与要求,部分需供电许可证,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建设补贴,鼓励企业建设分布式电源等;虚拟电厂作为独立的交易主体,具有独立售电的资格,且无需电力许可证,能够在电力市场中自由参与交易。
安科瑞 EMS 平台界面
安科瑞EMS3.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
● “一键聚合”: 可轻松接入并管理企业内部的分布式光伏、储能系统、可调负荷等多种资源,形成可被虚拟电厂或电网调用的“资源池”。
● 智能响应: 系统能自动接收并解析电网调度指令,根据预设策略和经济模型,智能优化内部资源出力,确保快速、精准完成响应要求,保障补贴获取资
● 平台对接: 满足接入供电公司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要求,确保响应数据可监测、可追溯,为补贴申领提供客观依据。
● 竞价优化(适用时): 对于支持竞价的场景,系统可辅助进行策略性报价,争取落入0.5-2元/千瓦时的高补贴区间。
● 收益最大化: 通过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响应,帮助用户显著提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频次和质量,最大化“碳金”收益(即通过碳减排和电网调节获得的经济回报),尤其是在最高可达2元/千瓦时的虚拟电厂补贴领域抢占先机。
审核编辑 黄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