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房产信息 > 正文内容

160万亿蒸发后,中国楼市何时迎来真正曙光?

聚亿千财2025-11-02房产信息3308

网友关注:中国楼市迎来意外转折点了吗。瑞银预测中国楼市将在2026年下半年触底,但160万亿市值蒸发带来的市场阵痛仍在持续。文章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严峻形势,包括财富缩水、市场低迷等现状,并探讨了瑞银预测的逻辑依据与市场面临的挑战。对于普通购房者,文章给出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理性建议。

网友关注:中国楼市迎来意外转折点了吗

当160万亿市值从中国房地产市场蒸发时,整个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。从2021年的高峰到现在的低谷,这场财富重构不仅改变了无数家庭的资产负债表,更深刻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。

市场深度调整背后的财富重构与现实困境

过去四年间,中国城镇住宅总价值从405万亿元的高点下跌了约百分之四十,相当于每位城镇居民承受了超过17万元的资产损失。这一数字远超股市波动带来的影响,凸显出房地产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核心地位。当前市场呈现出的"卖压大于买气"格局尤为明显,超过六成的业主愿意以低于购买价的价格出售房产,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购房的人群比例不足百分之十。这种供需失衡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
瑞银预测的三大支撑点与市场复苏信号

瑞银将2026年下半年作为市场触底的关键时点,这一判断建立在租金企稳、政策托底和结构性机会三大核心逻辑之上。值得关注的是,2025年上半年重点50城的平均租售比已降至1:576,租金回升至2.08%的阶段性高点。虽然这一水平仍低于国际合理区间,但房价与租金跌幅的分化趋势正在逐步修复市场估值扭曲。与此同时,政策层面可能出台的"中储房"平准基金等措施,以及国际利率环境的改善,都为市场企稳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普通购房者的理性选择与资产配置建议

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购房决策更应回归居住本质。对于刚性需求者而言,选择开发商资金链稳健的准现房项目,并利用利率下行窗口锁定成本是明智之举。投资者则需要保持耐心,等待租金企稳、租售比进一步改善的明确信号。对于已经持有房产的家庭,应当客观评估资产质量,必要时考虑置换至更具保值能力的核心城市优质资产。

这场持续数年的市场调整,实际上是房地产行业从金融属性向居住属性回归的必经之路。瑞银的预测为市场提供了一个观察锚点,但真正的复苏需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。在等待市场触底的过程中,保持理性判断、把握确定性机会,或许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策略。

- AI整理生成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