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背暴露的MOS管漏电怎么查?热红外显微镜Thermal EMMI 热点分析案例
最近接到一个平磨后晶背直接露出来的MOS管。客户那边说这颗芯片漏电了,希望我们帮忙看看问题出在哪。他们要求测试G-DS通路(栅极接正极,源极和漏极短在一起做负极),最大电压20V,电流限制100μA。听起来挺简单,但其实这类样品要特别小心,参数一大,样品可能就“再也回不来了”。
第一步:IV测试,先摸清漏电程度
客户说漏电,我们还是得先验证一下。于是上设备跑了一下IV曲线。
致晟光电 iv曲线
结果一看,3.5V左右电流就冲上100μA,果然是漏得不轻。IV这一步其实是“摸底”阶段,用来判断后续热测试能不能安全做。毕竟如果直接上高压去跑热点,很容易让样品漏电更严重,那就改变了样品本身的失效。
第二步:热点测试,看漏电点在哪
既然3.5V、100μA已经能跑出明显电流,那这个参数也差不多够产生热信号了。因为晶背是裸露的,热量能很快传到表面,所以我们就直接在这个参数下做热点测试。
样品在1倍镜头下的热点情况
样品比较小,我们跳过广角镜头,直接用1倍镜头上。果然能看到晶背表面有一块比较集中的热点。这个阶段,我们还顺手做了测量,方便后续对比。
样品在1倍镜头下的测量结果
然后切换到3倍镜头放大观察。
样品在3倍镜头下的热点情况
不过由于晶背材质的红外透过率、折射率和表面粗糙度不同,镜头没法透过去看内部结构,继续放大倍率观察也没有明显参照物。所以测试到这一步,我们就就再放大。
综合IV结果和热点分布,基本能确认:
样品确实存在漏电问题;
漏点集中在晶背某一小块区域;
3.5V、100μA的参数就足以复现现象。
对于这类晶背暴露的MOS器件,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测试条件。有时候电流上去一点,芯片就直接损坏,连“罪魁祸首”都没法看了。
审核编辑 黄宇
